爱你,所以离你一米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改变了我们与彼此的距离
曾经寻常身边人
如今却只难相依
但以咫尺之近
照料无微不至
或遥远难即
却始终相互守望
共祷平安
变更的是距离
不变的是信念与爱
医者仁心,将身许国
科研专家和医护队伍
早在疫情初期便奔赴湖北
用行动宣告着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
1月18日傍晚,84岁的钟南山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此后60天,他为疫情奔波的行程始终满满当当
除夕夜,军队医务人员乘坐军机奉命出征、紧急援鄂
截至3月2日,344支医疗队、
42322名医务工作者从全国各地支援湖北
“64个人,一个也不能少!”
医护人员热血《出征》
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我报名!”
紧接着是夜以继日的涉险滩,啃硬骨
他们的肩上是重担
脚下是中国抗击疫情未来的路
疫情撒下痛楚煎熬的阴翳
还欲使拯救者也跌入死亡的深渊咫尺之内,便是生死两极但他们仍毅然披上白色战衣
包括北大医学400余名医护人员在内的
全国42000多名白衣战士
日夜拯救,以病房为战场
并肩组成了群众强大的健康屏障
医护人员在请战书上按下手印
医护人员将患者转运至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
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下,出生5天
即感染新冠肺炎的河南信阳宝宝治愈出院
一己身家纵然牵挂
更因国之召唤
而毫无犹豫,即刻出发
此刻我们的平静与安定
是因为有他们
一边承担,一边放弃
悄悄抹去汗水与泪花
战友们拥抱军队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吴亚玲
武汉协和医院,援鄂北京医疗队队员
脱下防护服后发现浑身已经被汗浸湿
拔云见日,清芬遍野焕然迎新景,海内共春风
不谈“奇迹”
他们只是奋战到底
而脱下白色铠甲后
他们亦有似水柔情
是家人的珍爱与牵挂
北大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王光杰
出征前与爱人王益勤(北大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道别
隔着防护玻璃,同样身处在抗击疫情一线的
父子两人在午餐休息期间相互打气17年后,她是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的一名护师
广东援鄂医疗队医生林劲芝的儿子为他写的小诗,
希望“以后一定要做个和爸爸一样的科学家”
有人在前线战斗
更多人在后方鼎力支援
他们以力所能及的物资支持
与前方的抗疫战士甘苦与共
天涯若一处,九州此心同
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横幅
“快点!祖国人民等着我们呢!”
连月来,全球北大校友奔走筹措大量紧缺物资
西藏山南市向湖北武汉捐赠抗击疫情生活物资的专列
山东捐赠350吨优质蔬菜驰援武汉
故园千里隔,休戚总相关
千千万万的共同付出
不求回报的奉献与值守
因为怀有最诚挚的祈盼
最热忱的家国之爱
如今寒冬将换作莺啼
山南水北,绿杨垂堤
可当你迫不及待
与亲朋见面,同享美食
是否曾记得
有人为了遏制病魔
昼夜不停,无暇加餐饭
当你急于摘下口罩
投身寻觅如许春色
曾记否
有人将防护服作铠甲
一整个寒冬从未脱下
当确诊病例平稳下降
方舱医院逐一“关门大吉”
鼓舞人心的信号陆续传来
天地安宁的胜利曙光在即
此时更应谨慎小心
只因战役尚未彻底告捷
回首数月来的辛劳
又如何敢轻易放松警惕
泪目!看武汉多座方舱医院休舱瞬间
还记得春节时网上刷屏的“高冷”爷爷吗?面对登门探访的孙子他“冷酷无情”地说:现在啥时候各家各户都通知了你来干啥?
他从窗户抛下给孙子准备的红包和口罩孙子拿起后,哭笑不得
“爷爷防护意识很强,真好”
我们也从中理解到
此时“保持距离”并非无情
反而是当下最好的爱
是对彼此最大的保护
医护人员用“碰肘礼”为彼此加油打气
北大校园里,开餐食堂推出便捷安全的外带套餐
同时,用胶带隔开堂食座位,实行一人一桌吃饭方式
北大校医院排队等候区域地面设立了“健康一米线标识”
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兰娟接受访问时称:
无症状感染者本身也具有感染性
我们应对此予以重视
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一米”的社交距离尤为关键
它是防线,是责任,亦是守护
距离不能使心分离
一米,是我爱你的距离
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上下班通道布满
加油打气的手绘漫画,传递着乐观与斗志
4月将至
但为了守卫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请让口罩在面颊上多停留一段时间为了让春天真正重新在神州盛开
愿此时的我们,这样表达爱:
因为爱你,所以相隔一米